2024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高校科协联盟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共同承办的“2024年北京高校科协联盟·创新场景挑战赛暨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活动”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功举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晗,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纯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产业与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进等领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雷,首都师范大学青年自然科学创新团队(共融机器人安全性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带头人吴立锋,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菡,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唐文忠,北京中关村京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文等专家,160位驻昌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代表及相关负责人,英诺天使基金、险峰长青、中科创星、腾飞资本、常见投资、启航投资、元航资本等60位投资机构代表及科创服务企业和媒体汇聚一堂,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展,见证创新场景挑战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晗
活动伊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晗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活动”致欢迎辞,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和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围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向昌平高效和科研机构广泛征集优秀项目,形成科技成果库,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和推介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校地协同、互利共赢,同时充分激发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能,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老师的“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有机微显示技术”
北京农学院的李瑞棉老师的“基于ORAM模型的企业融入数字生态系统的合作发展研究-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
北京科技大学王志闯老师的“长续航仿鹰扑翼飞行机器人”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刘慧老师的“高适应性高精准光声光谱丙烷激光探测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珠老师团队的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炼化装置故障预警系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海苗老师的“数据驱动的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
在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展示环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老师的“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有机微显示技术”、北京农学院的李瑞棉老师的“基于ORAM模型的企业融入数字生态系统的合作发展研究-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北京科技大学王志闯老师的“长续航仿鹰扑翼飞行机器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刘慧老师的“高适应性高精准光声光谱丙烷激光探测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珠老师团队的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炼化装置故障预警系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海苗老师的“数据驱动的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一一登台展示,获得了上下游机构的合作意向和和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据悉,此科技创新成果项目是来自北京高校科协联盟成员单位及其他驻昌高校科协以定向邀请或自主报名的形式广泛征集而来,项目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通过项目遴选,形成“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成果库”。这些项目将通过项目路演、项目展示、项目推介手册等形式向外推广,希望获得更多成果转化、应用落地的机会。
在创新场景挑战赛环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邹智元的“木材产业智慧监管数字化服务平台”、北京交通大学韩得福的“基于声发射数据压缩传感的结构健康状态监测技术方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孙莉的“智慧农装”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北京大学舒浩文的“面向AI算力中心的硅光互连芯片与系统”、北京大学桑达威的“适应虚拟机集群异构任务处理的大语言模型负载均衡技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李亚建的“面向预防大型游乐场孩童走失的小型柔性定位技术研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翀的“基于可信联邦学习的医疗数据流转平台”7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来到了正式比赛现场,他们依次从实用性、创新性、可行性、团队能力四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各自的创新方案,评委们当场给出综合评价与专业指导。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纯鸣为获奖选手颁发了挑战赛“TOP10”的荣誉证书。同时,进入现场赛的参赛团队将获得与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对接机会,优先获得产业政策咨询、成果展示推介、创业孵化等科技园区优惠政策。据悉,2024年北京高校科协联盟·创新场景挑战赛收到266个推荐项目,最终45个团队的创新方案进入挑战赛现场赛。创新场景挑战赛面向高校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含在校学生),在其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起步阶段,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实际应用需求缺乏了解和在与产业对接资源存在局限性的问题,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研项目问诊把脉,为其下一步科研方向建言献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研究的范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任。高校通过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高校作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将不断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活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北京城市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央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农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北京智源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楼宇科学技术协会等提供各自资源与助力。